发布时间:2025-11-03 浏览人数:1019
2025年10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主办的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药全链条实验共享技术培训班”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中医药科研人员、临床医师和研究生共150余人报名参加培训。

中医药全链条实验共享技术培训班全体专家合影
本次培训旨在系统构建中医药科研全链条实验技术体系,促进科研人员掌握系统研究方法与关键技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水平。培训内容涵盖中药制剂研发、物质作用解析、实验模型构建、多组学研究等环节,全面展示了医学实验中心在中医药科研支撑体系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
10月15日上午,医学实验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樊新荣为培训班作开场报告,系统阐述了医学实验中心在中医药实验研究体系建设、科研资源共享与创新支撑平台构建中的探索与成效,明确了构建中医药科研全链条实验体系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与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工程。

医学实验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樊新荣作开场报告
医学实验中心副主任袁媛以“中医药科学研究与创新的几点思考”为题作专题报告,从指导思想、关键领域和技术支撑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医药科研从“跟跑”向“并跑”“领跑”发展的路径,强调“回归本体、守正创新”的核心理念,提出中医药科研应实现由“还原论”向“整体论”融合、由“单一靶点”向“网络调节”、由“经验传承”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创新”转变,明确提出中医药全链条实验共享技术体系是实现科研创新的重要技术支撑,并结合分子生药学研究实践,展示了科研团队在中医药创新研究中的代表性成果。

医学实验中心副主任袁媛作专题报告
随后,多位专家围绕中医药实验研究的关键环节展开专题培训。杨静研究员对医学实验中心共享技术平台的总体情况进行系统介绍,充分展示中心在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物质分析及多组学等方面的综合科研能力;李涛副研究员结合典型案例讲解代谢动态监测与数据解析方法讲授微透析与代谢组学一站式技术实践方法;樊丹平博士作组织切片技术—从形态观察到多维整合的发展报告,介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系统发展;白雪博士对蛋白质组学技术与WB技术进行针对性授课,解析蛋白质定量与验证流程。

授课专家作专题培训
10月16日,孙健研究员作中药物质成分解析与复方制剂研发报告,全面阐述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体系;刘长振研究员开展Biacore分子互作与数字PCR技术培训,介绍分子相互作用与精准检测技术;贺改英博士讲授皮肤健康研究关键技术,探讨中医药在皮肤健康干预中的应用与研究思路。
10月17日,黄颖副研究员讲授特色动物模型制备与技术实践,系统展示动物模型在心脑血管研究中的应用;修成奎博士作特色细胞模型制备报告,介绍细胞水平的药效与机制验证路径;孙娅楠副研究员讲授显微成像技术,重点展示多维成像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学员分组参观医学实验中心实验平台
培训期间,学员分组参观医学实验中心实验平台,现场观摩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运行与实验操作流程。参训人员积极与授课专家互动交流,围绕技术转化、标准建设与科研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课程结束后,学员普遍反映培训内容系统务实,课程设置契合科研实际需求,培训效果获得广泛认可。

学员积极与授课专家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