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前言技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5-07-15 浏览人数:1030

        当今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由此衍生出的社会健康问题愈发严峻。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中医药展现出独特而重要的价值,中医药延缓衰老注重治未病,提前干预衰老进程,预防老年疾病发生,为老年人群的健康维护提供多样化选择。本次论坛聚焦衰老以及中医药延缓衰老的作用和机制,深入探讨其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疾病以及提升生命质量的机制与优势,促进中医药抗衰老技术、产品的研发和转化。

 q1.jpg




q2.jpg

        个人简介

        贾振华,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河北以岭医院心/肺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委会主委,世界中联络病专委会会长。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中管局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项目、国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7项,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第1、第3)、中国专利银奖(第1)、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第1);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文章150余篇,编写专著6部、教材1部。先后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中管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报告题目

        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中医药抗衰老研究

        报告摘要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抗衰老评价技术与整合机制研究”,为中医药抢占抗衰老国际制高点提供原创思维。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提出衰老核心病机及治法,以肾精虚衰为根本、元气亏虚为关键、形神耗损为表现,治以补肾填精、温服元气、燮理阴阳、充养形神,以此构建八子补肾胶囊防治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构建多模态衰老模型及多层次评价指标,揭示衰老核心病机生物学基础,确定最佳干预时空窗;多系统、多组织、多器官探讨补肾填精类方药抗衰老生物学机制,明确药效物质基础与关键靶标;阐明衰老机制组织器官差异化特征,与已知危险因素叠加交互致老年病机制,开辟抗衰老防治老年病有效新途径。


q3.jpg

        个人简介

        曲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千(2014年)、优青(2015年)、杰青(2022年)。中国遗传学会衰老遗传分会主任委员,生物物理学会衰老生物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系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科学规划委员会(SPC)成员,Aging Medicine执行主编,PLoS Biology, Cell Proliferation等杂志编委会成员。

        报告题目

        系统分析单次运动与长期运动的功能效应

        报告摘要

        锻炼的健康益处已被广泛认可,但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我们通过系统的多组学分析,对比了健康男性进行急性锻炼和长期锻炼的效果。急性锻炼引发的是短暂的生理反应,而重复锻炼则触发了适应性变化,显著减少了细胞衰老和炎症,同时增强了甜菜碱代谢。由锻炼驱动的甜菜碱富集,部分通过肾脏生物合成介导,展现出抗炎与衰老干预效应,延缓了多器官的衰老进程。机制分析展示,甜菜碱与TBK1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介导其衰老延缓效应。这些发现阐明了锻炼的分子益处,并将甜菜碱定位为促进健康衰老的锻炼模拟物。

 

 

q4.jpg

        个人简介

        朱银华,博士,副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抗衰老及食药同源功能性食品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以一作/共同一作及通讯/共通讯发表在Cell Research、Cell Chemical Biology、Exploration、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Aging cell、Phytomedicine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担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药食同源分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食药同源产业发展分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组学技术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分会委员会委员。主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部级及横向课题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24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以第二完成人获得2024年中国商业联合会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担任Exploration学术编辑及The Innovation和Aging & Disease等高水平学术期刊青年编委。

        报告题目

        食药同源多酚类化合物抗衰老的蛋白靶点及应用研究

        报告摘要

        多酚类化合物是食药同源中药材中的重要功效成分,近年来在抗衰老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化学生物学是以小分子为工具,针对重要生物学问题和人类疾病,探究蛋白靶点和作用机制、发掘高效干预物质的交叉学科。基于化学生物学研究思路,结合化学探针和基于活性的蛋白组学技术,揭示了多个重要的食药同源多酚类化合物如绿原酸、迷迭香酸及咖啡酸在抑制主动脉夹层、皮肤光老化、心脏衰竭以及肺纤维化过程中的蛋白靶点和分子机理。这些研究不仅加深了对重要食药同源多酚类化合物抗衰老作用机制的理解,还为其在后续功能性食品开发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q5.jpg

  

        个人简介

        陈鹏,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复杂作用机制解析工作,探索建立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临床价值为导向、药物研发为载体的中医药交叉科学技术体系,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任中成药复杂作用解析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产物药理专委会青年委员,任Acta Materia Medica、FIM、Chip、BMT、hlife等杂志青年编委,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二等奖(第一位)。

        报告题目

        灯盏乙素延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机制研究

        报告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是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干细胞活性维持依赖蛋白稳态平衡,提升蛋白“翻译准确性”是延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领域难题。中药活性成分灯盏乙素(Scu)可显著延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在衰老小鼠体内实验中,灯盏乙素(Scu)可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抑制骨质疏松与皮肤老化,并有效降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水平,该研究揭示了Scu通过激活IDH1-AKG-RPS23轴稳定干细胞蛋白稳态平衡,为基于代谢重编程的衰老干预策略提供了新靶点。同时,本团队建立了包含肠道吸收-肝脏代谢-干细胞应答的类器官芯片评价体技术,为衰老干预策略的有效性评估提供了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