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8 浏览人数:1043
主题:中医药与皮肤健康
时间:2025年4月30日 13:30-17:00
地点:线上直播
为深入探讨中医药在皮肤病防治中的前沿进展与技术创新,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承办的“中医药前沿技术论坛(第三十期)——中医药与皮肤健康”于2025年4月30日顺利举行。本次论坛聚焦皮肤病发病机制、中药创新制剂、成像技术及临床转化等方向,邀请了多位来自中医药与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分享前沿成果,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
一、会议开场与致辞
论坛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主任、书记樊新荣主任医师致辞,并由王毅研究员担任主持。樊主任指出,皮肤病具有高发、慢性、复发性特点,尤其在现代生活方式变化与环境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更需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与“整体调节”优势,融合现代技术手段,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
二、主题发言回顾
1. 马辉 教授(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题目:《全偏振显微成像技术与应用》
马辉教授介绍了团队在全偏振显微成像方面的技术进展,强调该技术能在不染色的前提下获取皮肤组织的多维光学特征参数,可实现早期病灶识别、组织结构定量分析及动态监测,为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提供了新的精准观察工具。
**关注问题:**技术成像精度、临床应用场景、与AI辅助诊断的融合路径等。
2. 宋坪 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题目:《基于纳米纺丝技术创新青黛软膏研发及临床疗效观察》
宋坪教授分享了团队基于纳米纺丝平台研制的新型青黛软膏,克服了传统制剂稳定性差、皮肤吸收率低等难题,并在湿疹等疾病中显示出良好疗效。该研究展示了中药剂型现代化转化的有效路径。
**关注问题:**纳米制剂的控释性能、药效评价方式、临床适应症拓展等。
3. 李萍 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题目:《中医药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的优势》
李萍教授基于丰富的临床实践,总结了中医药在湿疹、银屑病等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强调辨证施治、整体调节及毒副作用低的特点,同时也介绍了多种中药复方在抗炎通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成果。
**关注问题:**中西医结合策略、分子机制验证、典型病例分享等。
4. 陈婷 高级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题目:《白癜风区域性发病机制》
陈婷研究员从分子、免疫及神经等多个维度解析了白癜风的局部发病机制,提出皮肤微环境、局部免疫调控与黑色素细胞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为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中医“局部气血失调”观点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关注问题:**区域发病差异的分子基础、中药干预靶点、神经-免疫因素等。
5. 王毅 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题目:《基于皮肤微观结构特征的光学成像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毅研究员介绍了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皮肤微观结构光学成像技术,能够捕捉角质层、表皮和真皮微观变化,适用于中药干预疗效评估及皮肤病病理特征提取,有望建立“影像辨证”新范式。
**关注问题:**分辨率与图像特征提取能力、影像与中医证型关联、技术标准化问题。
三、总结与展望
本次论坛充分体现了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交汇融合,体现出:
多学科协同趋势显著:从成像技术、材料科学到免疫学、临床医学,专家们跨界融合,提升了中医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中药创新制剂正步入“工程化+靶向化”阶段,如青黛纳米软膏。
中医理论与现代机制研究相互促进,如“局部发病”理论与免疫调控机制的结合。
技术赋能中医诊疗,影像、AI等工具正在重塑中医“望诊”方式。